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展望中国未来30年: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信息发布者:纪兰中
    2018-12-15 20:59:39   转载

    筑梦起航.jpg 

    从1978至2017年,改革开放经历了逾38年,而再过32年的2049年,正好是建国100周年。在未来的30多年里,我们将有哪些变化呢?中国农业将经历一些重大转折。

    ①人口的转折点。专家首先从需求出发。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总人口将在2025-2030年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预计到2049年前后,中国的总人口数将减少至12亿-13亿。这意味着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逐步稳定甚至可能下降。

    ②经济的转折点。有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10-20年之间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一,在2049年左右有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经验,专家认为,我国对农业产品的需求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就是主粮消费比例会下降,蛋白质、水果等消费比例会上升,而总的热量消费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人会对肉、奶、蛋需求上升,而对粮食的需求下降。这意味着未来农业的发展将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不再是产量的增加

    ③二元结构的转折点。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的农业人口会持续减少,农业的人均生产率将不断提升,农民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收入差距也将逐步缩小直至不再明显,二元结构得以化解,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④农业科技的转折点。目前我国整个农业生态形势十分严峻,专家认为,科技的进步会帮助人们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和高效的使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资源限制、污染问题和生态和谐将得到逐步解决。我们将进入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科技现代农业时代

    ⑤农业市场模式的转折点。我们目前的农业采取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体制在打破人民公社弊端,调动农民积极性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端也在日益显现,比如农民没有土地的决定权、其合法承包权常常得不到切实维护、形不成规模优势、生产效率低下等等。专家认为,未来30年后,这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人均产量、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互联网+农业,也将改变农业流通方式,农业流通渠道将大大缩短。农产品价格风险对冲体系也将直接使农民受益,农产品期货、保险、融资等资本金融体系在农业上将得到体系化的应用,现代农业金融体系将全面形成。

    土地改革的转折点。土地是农业的核心生产资料,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也将会有重大重新,将像联产承包制一样进一步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生产资料的约束,这是建立现代农业、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基础。

    ⑦国际合作的转折点。中国人口将在未来30年转而减少,上面提到,未来30年,中国的人口是先增后减,大约会在十二三亿,全世界的人口会增加到90多亿。我们在土地制度、规模、科技等方面的进步,会提升自身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国际合作。我们的农业将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四化”

    目前,尽管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但是,由于采取以掠夺农业来发展工业的办法,造成了我国的农业大大落后工业、服务业的现状。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并向现代农业转型。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现代化”呢?专家是这么解释的:

    ①人均生产率(亦即人均收入)的现代化。在保持总产量与人口总量同步的前提下,减少农民人口就能同步提升农民收入。

    ②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化。关键要减少单位农产品产出消耗的水以及使用的土地。

    ③产品质量的现代化。保证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去除污染、农药残留等不健康因素,是农业现代化的方法之一。

    ④环境和谐的现代化。维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保持和恢复肥力都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走

    一是土地制度方面。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民创收的根本,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土地制度变革与变更的历史。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不断随着农民人口的减少而实现土地规模化的有效配置。首先是土地股份制和租赁制的优先推行。相比土地转让,这两种措施的法律基础要求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保护农民作为承包主体的自身利益。其次是土地的休耕与轮耕等养地制度,让土地有恢复自然肥力的时间,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体系,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

    二是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农民转变职业身份,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二元结构的融合。只有有效减少农民人口比重,才能建立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条件。

    三是农业科技体系。建立国家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企业应用研究、农民分享使用的多层次农业科技体系,着重降低单位产出的土地占用和水资源消耗,或提高单位土地和水资源消耗的产量,在土地上、无土生产甚至太空生产等方面进行探索应用;同时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并且研究如何有效缩短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应发挥市场资本和民间创新的力量,发挥国家的基础前瞻性力量,发挥政府在安全监管、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与法治作用,并建立国家基金,在资本、补贴等层面充分发挥对市场的杠杆与乘数效应,让市场规律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四是探索建立针对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如何以最少的人力利用最多的土地等资源,实现最大产出,实现专业化的流程分工,采用先进的设备、机器等生产工具,因地制宜地实现土地规模化,并根据土地适用性规划产品品种,是建立中国现代农业企业的有效途径。

    五是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供求与流通贸易体系。农产品有其种植、养殖周期,往往难以迅速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通过科技手段可以适当缩短种植养殖周期,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可以有效对接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直供电子商务平台,将农民和消费者直接对接起来,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方便农民合理安排种植养殖计划,也可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可追溯的、更加便宜的农产品供应平台。同时,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配套的加工与物流体系,实现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六是建立多层次的农业金融体系。现有的农业金融体系主要是面对生产的融资和保险,而农民应对价格波动的主要措施还是政府补贴,难以有效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带来了庞大的财政负担。如果能将农产品期货对冲服务直接对接农民,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目前的期货对冲主要应用在大型农产品收购与加工贸易企业,其实真正需要应对价格风险的是农民。因此建立农产品贸易针对农民的期货对冲服务,是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七是全球布局的新农业产业体系。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与人均水资源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美洲、澳洲、非洲等地区,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如能在不影响当地生态体系的情况下进行全球资源开发利用,并建立全球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立农业丝绸之路,就可有效应对全球人口危机,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实现世界经济与生活水平的协调发展。

    结语

    农业是中国乃至全球的永恒话题,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也看到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以及我国远古时期的农业地区对当地生态的重大影响,迫使我们寻找一条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又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阳光大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